申请NIW记录帖

Updating

06/10

很早之前就听说过NIW,一直没把它当回事儿。在前公司的时候都是那些PhD毕业的同事在申请,当时偶然听到他们有在讨论审稿,论文,引用量之类的,想当然觉得与自己一Master毕业的毫无关系,也就没往这方面多想。偶然一次在现在公司和同事吃饭聊天,聊到了现在公司的绿卡政策,估摸算了下按照现在的排期就算一切进展顺利(比如PWD,PERM之类的),都得在现在公司待上个五六年才能最终拿到绿卡,而且一旦换公司,之前公司帮忙做的I140就相当于作废,需要从头来一遍所有申请过程,换句话就是说公司办绿卡所有的状态都需要和该公司绑定,一旦换了雇主,之前的都不算。如果没有这位同事切身的经历,我也不会意识到这里面的问题大的很。

硅谷的大厂美其名曰待遇好,work life balance好,但也禁不住在这几年裁员浪潮的影响下主动辞退了一大部分员工,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是核心的工程师岗位。撇开裁员不说,事情的真相是大厂员工的在职率其实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低得多。比如:

  • Uber 1.8y
  • Tesla 2.1y
  • Facebook 2.5y
  • Google 3.2y
  • Apple 5y
  • Adobe 5.3y

消息来源:https://www.inc.com/business-insider/tech-companies-employee-turnover-average-tenure-silicon-valley.html

不管出于什么原因,把自己带入到基于大数的统计值中,一个码农在科技公司很难待得很久,以至于都熬不到公司绿卡获批的那一天。强如Adobe这种养老厂,平均也就只有~5y,按照上面算的5-6年的时间跨度,真正能让你待上这么久的公司,真的少之又少。我个人以为我在入职前司的时候能在里面待很久,毕竟当时那会儿毕业找工作已经不太友好了,能找到我对口喜欢并且在行业有点名气的公司我还是能接受的,工资低就低了点,新人嘛,学习知识和技术为主。没想到公司直接在2023年关停,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。所以啊,人不能想当然,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裁员的影响,大厂纷纷停止了PERM,这可是绿卡申请至关重要的一步,停了PERM就基本宣告了大厂普通码农申请绿卡的通道关闭了。从我和目前市面上咨询过的律师来看,最近一两年律所接了大量来自一线大厂工程师NIW的申请,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求人不如求己的重要性。

那为什么大家都开始换赛道尝试NIW了呢?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NIW。NIW全称国家利益豁免,是EB2绿卡的一种特例(一般公司给办的就是EB2),专门针对对美国国家利益有特殊贡献的人群。一般来说在公司办EB2/EB3需要走PERM,时间大概在1到2年。而NIW可以直接省掉这一过程,直接拿到I140,确定Priority Date,进入排期。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是,NIW一旦拿到I140,它是跟着你人走的,就算换了雇主,I140不用重新申请,排期也不影响,甚至可以用该I140无限续H1B,直到排到485,拿到绿卡。这样一来,大大缩短了整个拿绿卡的时间线,并且把换工作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。说到这真的好想抽自己一巴掌,为什么不早点开始申请NIW呢?那阻碍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?我想是我想当然觉得NIW门槛太高,不适合我。但其实只要做了一定的调研就会发现,这个东西真的就是一半靠自身,一半靠包装。网上没有论文没有引用没有审稿,最终获批NIW的例子比比皆是。和他们一对比,瞬间觉得自己也行了💪。

作为来🇺🇸求学读研究生,后面又找到了工作留在🇺🇸的国际生,NIW的归宿大部分都是奔着科研的方向去的。我自己挺幸运在读Master期间发了一篇还不错的文章,加上之前的一篇水刊,凑在一起也有了100的引用。虽说引用量还看得过去,但短板在于论文数量太少,好在基础条件有了,不至于一开始就一棍子打死。在如今这种留美日益艰难的局势下,何不大胆尝试下NIW,说不定就行了呢💪。

说干就干,立马一顿搜索,在小红书和一亩三分地找各种NIW相关律师推荐和极弱case通过案例,给了我极大的信心。接下来就是化身海王,各种联系律所/律师,像做这些移民相关的律师,都有个免费评估的服务,几乎我看的所有律所都有。不嫖白不嫖,一顿噼里啪啦发简历+个人学术主页。就我个人体验而言,几乎所有的律师能都做到在一个工作日内回复,告诉你评估结果,你是否有机会申请NIW,然后会附上一些文档,里面有详细的申请过程和费用清单。有的律师还主动提出了可以约一个电话来进行答疑。我觉得前期选择律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,这个过程不仅是能对各个律所进行很好的横向对比,而且还能通过高效的对话对一些知识盲区查漏补缺,不断完善对这个事情的一个认知程度。就像我第一次和一个律所打电话,才知道了NIW的I140可以用来续H1B,虽然这可能会是一个很常规的知识,但它就是我之前所不知道的。

由于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,在查阅了网友的总结之后,选了几家出镜率比较高的律所进行咨询。我是06/07开始咨询第一家律所的,直到今天06/10,大概问了有11家律所,结果各不相同,费用也是大相径庭。简单做了一个表进行总结,方便后续自己做决定。希望有缘人也能看到这条blog,或许能帮到一些。因为在Agreement里面有提到不能disclose相关评估信息,所以律所名字做了模糊处理。

写这条blog的时候刚做完这张表格,还在考虑用哪一家。除了太贵的那几个(过万),其他其实都能接受。我个人其实很看重整个case的准备时间,像有几个和我说要半年左右的,真的基本就想pass了。有问过几个做过NIW的朋友,都说这个时间太夸张了,最多三四个月就能搞定所有材料。然而很搞笑的是几乎所有律所都不会告诉你整个时间线,要花多久时间准备材料,需要你自己多问一嘴,他们才会告诉你一个历史数据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多一步电话咨询的过程。有很多问题都是一开始隐性的,只有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,前期功课真的要做足才能避开所有对你不利的因素。看这个样子我很有可能会选比较便宜的那一家,如果他能给到一个合理的时间范围。这个帖子会持续更新NIW的申请进度,到时候再回来看看我到底选了谁。

正好在这儿记录一些和律师沟通可以问的一些问题,也算是给自己做个笔记了。

  1. 关于时间线,从开始准备材料到寄出材料平均一共要多久?
  2. 几封推荐信?找哪些推荐人比较合适?
  3. 谁来负责写推荐信,SoC,proposed endeavor?是律师写还是给模版自己写?
  4. USCIS的filing fee是自己额外付吗?
  5. 如果有RFE,额外收费吗?
  6. 如果deny,重新filing收费吗?可以重新做filing多少次?
  7. 如果deny,是否有退款?退款政策是什么?
  8. 如果我一个月收集完成了所有我负责的材料,你们能多快寄出我的case?
  9. 你们历史的通过率是多少?你觉得我的case通过几率如何?
  10. Refile情况下filing fee是不是还要重新付?
  11. 之前有咨询过一个律师,有提到我现在公司不是美国公司,写proposed endeavor可能不太好写,因为不太容易和美国国家利益扯上关系,这个你怎么看?

产假结束前(06/17)希望能敲定律所,后面就专心准备材料了. 现在真的是每天晚上睡觉都在想这事儿,一想到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提交NIW,队伍越来越长,越晚一天对自己越不利。所以啊,快点行动起来。

06/11

确定了律师🎉,总算迈出了第一步💪。今天一共和三个律师通了电话,最终签合同的律师其实是第一个通话的,询问了上面所列到的一些问题。他提到我的case引用数量没什么问题,他之前做过很多引用才二三十的,短板在于文章数量不够多,给我估了个80%的通过率,说要是再有一篇paper,那就是100%了。行吧,80%我觉得也可以了。反正就算不过他可以重新提交,按照统计的概率,递交两次的通过概率就变成了96%。通完电话就立马签合同汇款。下午又和其他两个律师通了电话,其实也无意和他们签约了,只是想了解了解行情。价格方面都比第一家要贵,而且处理时间也没有第一家快。我还特别询问了关于我的这个case通过率怎么样,这两家给我的回复是:没有问题+qualified。莫名给自己增加了信心😂。

为了不产生协议纠纷,以下过程以比较通俗的术语来描述,不会照搬通信过程中的某些关键词
签完第一家差不多是中午,等到下午6点多回的我。把双方签字的协议和一些相关材料发给了我。准备材料的第一件事是需要给律师提供一份自己的research highlight,之前讲过这个律师帮忙draft所有文书,但是前提是要对我的经历要足够了解。这个highlight也就是简单的两页来概括下以前的科研成果,以便律师对我整个人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。我准备最多两天时间来搞定这个发给他review,我觉得依靠chatgpt+txyz应该用不了多久。

06/12

今天脑海里想了下推荐人名单,大致有五个候选人,而且都比较好联系到。我觉得推荐人应该ok。和律师要了联系推荐人的邮件模版,大致用chatgpt改了改。感觉只有其中一个美国教授需要用邮件联系,其他都有微信联系方式。邮件已发,等待回复。其他推荐人目前联系了一个而且答应了,反正后面都联系下,提前和他们说下推荐信的事儿。

今天下午集中精神把两页的highlight给写了,又用AI改了改,觉得差不多就发给了律师,顺带附上了五个推荐人的信息。等律师消息。

律师下班这么晚的嘛,六点半回我邮件说Highlight写的不错,于是又让我开始填Research Statement。看了看,感觉和highlight的区别在于需要更详细描述学术贡献,做了什么,发现是什么。虽然给了模版,但还是琢磨琢磨,手敲很多文字。

06/13

早上起床收到导师微信,说可以做推荐人。

今天边带娃边起草Statement,这玩意儿自己写可真太痛苦了。直接把论文Pdf扔到chatgpt和Claude,按照要求让AI帮我写了写,还真别说,总结的相当可以。再适当给一些feedback,让AI稍微改进和润色下,已经非常有模有样了。AI大模型用来写文书感觉效率太高了,用词和语句组织真的完全不输专业文书写手。预计今晚和明天再改改就发给律师。

今天上午又和其中一个律所打了个电话。我为什么还要接电话呢,因为我还是想多了解了解整个申请过程和不同机构对我的评估。总结下来就是他们觉得我的通过率在六七成,并且愿意接受我的case。其实之前已经和这个律所通过电话,他们明确表示他们审核十分严格,只接受他们觉得可以通过的case。那这样一想,是不是他们觉得我其实好好包装下还是能过的?可人家收费太高了,而且高的离谱,本来也不是我的首选。我现在也差不多知道了自己几斤几两,要通过还是比较有希望的,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所有材料尽量写的详细和专业些,后面好让律师帮忙draft更好一些。自此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尽量把当下的事情尽力做好,指不定哪天以前的某些行为会对你后面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。就像如果没有当时费了老半天劲儿发了那几篇文章,现在也没有资格去申请NIW。

06/14

把写好的Statement发了一个google doc的链接,结果让我又发一个单独的doc。于是发了过去。

06/15

周末

06/16

周末

06/17

说收到文件,会仔细review一遍再联系我。

06/18 - 06/20

No update.

06/21

主动发了邮件询问timeline。催一催还是有效果的,把review的反馈给了我,周末准备改改看。

06/22

周末

06/23

周末

06/24

由于修改的地方比较多,索性晚上一鼓作气把Research Statement重写了一遍。11点左右发了过去。看来以后要隔个两天就要去主动催一下,不催不回消息。四个推荐人三个回了我,还有一个教授迟迟不回我邮件,用了之前学校邮箱又发了一封,希望能回复。

06/25

每次把材料发过去回复倒挺快,但都是模版回复。要是明天不给反馈准备发邮件跟进下。

06/27

和律师简单follow up了一下,询问进度。同时还提到了8月要出的新规,有可能对现阶段NIW的审批有影响。

06/28

律师问我消息来源是哪里,于是我就发了https://www.reginfo.gov/public/do/eAgendaViewRule?pubId=202310&RIN=1615-AC85, 但是他还是说This does not mean anything for now.

Author

Joe Chu

Posted on

2024-06-10

Updated on

2024-06-29

Licensed under

Comments